炎炎夏日,阳光炙烤着路面。7月2日,一位环卫工人走进蒲城县中心广场附近的工会驿站,扑面而来的凉风驱散了暑气。坐在舒适的座椅上,他笑着感叹:“有空调吹,就是舒服。非常感谢工会给我们提供的便利。”
如今,在蒲城县总工会的推动下,县城人流量较大路段的工会驿站已完成全方位升级,从简单的休息点蜕变为集多元服务于一体的“温馨港湾”,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温暖着每一位户外劳动者。
更新硬件,打造舒适“歇脚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是工会驿站提升服务能力的第一步。蒲城县总工会对全县驿站进行排查后,针对性补齐设施短板。原本的空调制冷制热效果欠佳,升级后的新空调,无论寒暑都能提供舒适温度。工会驿站智能化管理24小时扫码进入,为广大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
驿站的饮水机也得到更新,不仅能快速供应热水,还具备过滤功能。一位正在接水的环卫工人捧起水杯:“这水喝着放心,以后再也不用自己带水了。”
“以前手机没电就会联系不上客户,现在驿站内可以随时充电,太方便了。”墙角的智能充电设备前,几位快递员正给手机充电,一位快递小哥边插充电线边说。驿站外还增设有电动车充电车位,大家可以利用充电等候时间,进行休息补给、学习阅读等多元活动。
保障权益,筑牢安心“防护墙”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蒲城县总工会在工会驿站内设置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站,调配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劳动关系协调员,定期开展普法活动,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详细讲解《劳动合同法》等关乎自身权益的法律条款。
驿站里,劳动关系协调员梁萍正给几位网约车司机讲解相关内容:“万一平台拖欠工资,这些条款就是你们维权的依据。”
针对劳动者在工作中遭遇的矛盾纠纷,协调员凭借专业调解技巧,积极调处化解。不久前,梁萍刚调解完一起外卖员与平台的报酬纠纷,“当时双方各执一词,我把法律条文摆出来,很快就谈妥了。”
蒲城县总工会还与县法律援助中心紧密合作,安排公益律师定期到岗值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若遇到复杂法律问题,如劳动纠纷、工伤认定等,可随时在驿站向律师咨询。
每月还有律师轮流驻点,一位遭遇工伤的快递员正在咨询:“我这情况能认定工伤吗?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公益律师雷增军耐心地逐条解答,并帮他整理申请材料。一位外卖骑手说:“以前遇到事不知道找谁,现在驿站里就有懂法的人,心里踏实多了。”
拓展服务,搭建暖心“幸福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硬件升级的基础上,蒲城县总工会联合多部门拓展服务内容,让驿站成为“一站式服务站”,通过与各部门、社会组织合作,引入多元化服务项目。
县中心广场的工会驿站还开展免费义诊活动,医护人员为户外劳动者量血压、测血糖,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师傅,您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盐少糖,记得按时吃药。”医护人员一边给环卫工人量血压,一边叮嘱注意事项。快递员小李刚测完血糖,感慨道:“平时跑单根本没时间去医院,在这儿就能免费检查,太贴心了。”
为提升户外劳动者职业技能,工会驿站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县中心广场的工会驿站邀请交警为外卖骑手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你们天天在路上奔波,遵守交规就是保护自己。”
驿站还组织开展文化阅读活动,在南环路驿站的阅读角里,几位建筑工人正围着书架选书,“这里有电视和空调,又能趁充电的时间看看书,挺好。”
出租车司机小王将前两天下雨用过的雨伞送来放在了伞架上,他竖起大拇指说:“前两天下大雨,我没带伞,驿站的便民雨伞真是帮了大忙。现在雨停了赶紧送回来,说不定其他师傅还用得上。”
如今,蒲城县各工会驿站通过严格管理制度、优化线上线下反馈机制等举措,实现日均接待人次较升级前增长30%以上。“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工会“四送”品牌活动在驿站内持续开展。月有活动、季有主题,一系列集中入会、体检慰问、技能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更多户外劳动者感受到关心关爱,更让工会驿站真正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温馨之家”。
据《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