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穿越、智能巡航;视觉检测、排查故障;漏洞修复、模拟攻击……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竞赛场上,陕西选手眼神专注,手指在控制面板与键盘间灵活移动……11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此举行。
带着三秦大地的工业底蕴与数字梦想,陕西省代表队从筹备到集训攻坚,再到赛场角逐,9名选手与1名观摩赛选手用汗水淬炼技能,用精湛技艺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积蓄起澎湃的“数字动能”。
精心筹备 广纳贤才
数字时代,浪潮奔涌。
“数字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能人才的竞争。”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此次大赛筹备工作的核心要义。为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数字化尖兵”队伍,省总工会年初便启动备战,将赛事筹备作为推动职工技能升级、服务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根据全总设置的3个决赛工种,省总工会在省国防工会、省财贸金融轻工工会、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结合陕西产业特色和近年来举办大赛的实际情况,选定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陕西省信息通信行业协会承担3个决赛工种选拔赛与集训任务。
技术文件印发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动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种聚焦陕西制造业强省战略,面向工业机器人应用密集企业,从19名高技能人才中优中选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列入第四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选拔;数据安全管理员赛项则依托省通信管理局大赛,遴选出兼具技术实力与实战经验的精英。最终,3个决赛工种204名选手经层层选拔,9名佼佼者脱颖而出,组成陕西省代表队。
通过职工之家App全国海选,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邱江涛成功入围无人机驾驶员赛项前30名,代表陕西省参加观摩赛,并取得决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备战时光 充满力量
“集训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而是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的淬炼过程。”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负责人表示,为在全国舞台上展现陕西职工的最佳状态,省总工会组织了系统化的赛前集训。
整个集训采取全程淘汰的方式,由各工种支持单位依据全国大赛技术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全国大赛标准进行强化训练。
在省总工会高度重视下,代表队特聘智能制造、数据安全领域专家开展专项集训,重点攻克数字技术实操难点与场景应用痛点。
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根据全国大赛各科目技术要求,配备与国赛同型号无人机和数字工作台,一比一还原真实考场环境;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坚持对标国赛,强化训练针对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封闭式集训真机实操训练,提升选手操作熟练度;数据安全管理员赛项支持单位则与提供大赛设备及比赛环境的技术公司多次联系,组织选手外出集训,熟悉比赛环境与题型。
“每天训练超过12小时,但看到自己从‘会操作’到‘精运维’的转变,一切辛苦都值得。”工业机器人赛项选手胡海斌说,通过1个月的封闭集训,他把机器人故障诊断的响应速度提升了近30%。
赛场角逐 奋勇争先
11月的福州,海风轻拂,却吹不散赛场上的紧张气氛。赛场上,陕西选手沉着应战、精准操作。
“通过前期省内选拔,解决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希望能赛出水平,展现出陕西工人的风采。”从事无人机相关工作7年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方云表示,通过现场竞技、观摩与交流,他切实体会到低空经济的提出和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让无人机发展趋势和从业前景良好。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比赛中,选手义锐快速完成了机器人编程、轨迹调试、故障排查等任务,“比赛题目比集训时更复杂,对操作精度和速度的要求更高。”
在数据安全管理员赛项中,陕西选手陈宝庆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并飞速敲击键盘,上演着与“黑客”之间的“红蓝对决”。
无人机驾驶员观摩赛中,邱江涛操控无人机,在规定区域内完成了精准飞行、目标识别等科目。“能站在国赛的赛场上,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胜利。”邱江涛说。
当所有比赛项目结束,陕西省代表队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默契的团队协作,获得团体总分第十名。闭幕式后,选手站在展厅里,凝视着那些先进的数字设备,脑海中已经在规划如何将这次学到的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技能大赛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平台。”正如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所说,陕西工会将持续加强职工数字化技能培训,为陕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让三秦大地上的数字化精兵,在数字经济的广阔蓝海乘风破浪。
据《陕西工人报》